挑战“一词一出现,是否让你想起某些场景?

前苏联是唯一一个敢与美国挑战的超级大国——《中国青年报》2006.5.4

蔡骏新书《蝴蝶公墓》挑战斯蒂芬·金。(《北京娱乐信报》2007.1.15)

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女教师在博客上挑战“芙蓉”。(《上海青年报》2005.8.3)

这些新闻标题无需多言,生活中,人们喜欢用“挑战”来表达向他人发起挑衅的行为,如今一些嘻哈选手总是要进行“battle”,也是同样的意思,你能看到他们激烈地较劲,确实为节目增添了不同的风采。

那么,“挑战”这个词是从何而来,为什么人们要用“挑战”来表达这个意思呢?

查阅相关资料,“挑战”一词最早用于戏曲音乐。在古代乐曲中,打拍子最常用的乐器是板和鼓。板打出的是强拍,鼓打出的是次强拍或弱拍。

由于这种打拍方式,早期的戏曲音乐家们提出了“挑战式”。所谓的“挑战式”是指戏曲音乐的节奏形式,包括挑战眼和下挑战形式两层含义。

“挑战眼”是指强拍、次强拍和弱拍相结合的节拍形式,分为一挑战一眼和一挑战三眼等形式;“下挑战形式”指的是节奏的形式。

以戏曲唱腔为例,演员跟着音乐后半拍唱词叫“腰挑战”。根据节拍节奏的强弱舒缓,音乐家们将挑战式分为叫挑战、起挑战、转挑战、留挑战、歇挑战、砸挑战等。

“挑战”源自于戏曲演员和乐师的合作,表演者以一定的唱腔示意戏曲乐队指挥,下面的唱段是什么节奏的挑战式,使得演出配合更加默契。

挑战式通常用在戏曲中的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板式中,以散板为主。为了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使用挑战式,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指挥便会根据这个暗号改变下一唱段的挑战式。

很像一种提前安排的暗号,这种方式不仅仅在戏曲中使用!

交响乐中也有使用挑战式,指挥会有固定的手势和姿态来暗示演奏者们,排球、篮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中,队员们利用挑战式暗号来进行配合……

“挑战”一词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但事实上,这原本是一种相互配合,使演出更完美的方法,为何会变成了挑战的意思呢?这真是很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