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的情感与传统习俗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岁末最重要的节日,这不仅仅源于其四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更因其传递着中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
家的重要性
在中国社会,家如同母体,中国人对家的依赖犹如婴儿对母亲。过年时一家人团聚,正是表达这份情感的重要途径,而贴春联也蕴含着同样的情感。
贴春联的由来
贴春联这一习俗始于我们古人的贴画鸡、挂桃符。据东晋《拾遗记》记载,上古唐尧时代即有贴画重明鸟的习俗,人们相信此鸟形状的物体可驱邪避鬼。后来,人们又演变出贴在门上的桃木制画像,两旁插桃符,上面绘有“神荼”和“郁垒”两位门神形象。
从桃符到春联
直至唐朝,类似今日过年贴的对联才逐渐出现。敦煌遗书中就有这样的联文:“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和“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宋时,春联已相当普遍,但被称为“春牌”或“迎春牌”。北宋《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
明初,“春联”一词出现,人们开始将对联书写在红纸上,贴于门框之上。至明中晚期及清朝,过年贴春联已成为迎新年的必备环节。
春联的寓意
回顾春联的由来,不难看出古人贴画鸡、挂桃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家庭和亲人。虽然在现代看来这有些迷信色彩,但出发点是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薪火相传至今,承载的不只是一个除旧布新的形式,更是一种中国人对家、对亲情的深切守护。它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里家庭幸福、万事顺遂的殷切希望。
人间的情感,看似俗气,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