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恪守正道,舜帝“不聪明”之因

《万章》之二

君子可欺之以方(君子不救)

序言:

《万章》之二探析舜帝为什么在遵守礼仪方面表现得“不聪明”。孟子认为,舜帝恪守正道,即使在伦理道德面临挑战时,也坚持不背离原则。

原作: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君子可欺之以方(君子不救)

译文:

万章问:“《诗经》上说:‘想娶妻怎么办?必须告诉父母。’如果相信这个道理,那么舜帝堪称最能践行的了。但是舜帝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这是为什么?”
孟子答道:“告诉父母就会娶不成妻。男女结合生活,是人伦道德的大原则。如果告诉父母,就有可能违背这一点,从而埋怨父母。因此才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
万章问:“舜帝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那么我明白了。但是尧帝将女儿嫁给舜帝,也没有告诉舜帝的父母,这是为什么?”
孟子答道:“尧帝也知道告诉了舜帝的父母,舜帝就娶不成妻了。”
万章问:“舜帝的父母让舜帝去修补米仓,却撤掉了梯子,舜帝的父亲还火烧米仓。又让舜帝去淘井,当舜帝出来后,舜帝的父亲又填埋了井口(舜帝从旁边的出口逃脱)。舜帝的弟弟象说:‘谋害舜帝的计划都是我的功绩,牛羊给父母,仓廪给父母,戈盾兵器给我,琴给我,弓给我,两位嫂子伺候我休息。’象进入舜帝的宫室,舜帝正坐在床上抚琴。象说:‘我很想念你。’却神色不自然。舜帝说:‘我想着的只有我的臣民,你帮我去治理吧。’我不理解舜帝为什么不知道象实际上是要杀害自己?”
孟子答道:“舜帝怎么会不知道呢?象忧虑他也忧虑,象欢喜他也欢喜。”
万章问:“那么舜帝是假装欢喜吗?”
孟子答道:“不是。过去有人赠送给郑子产一条生鱼,郑子产让人把鱼养在水池中。这个负责养鱼的人却把鱼炖了,然后回来复命道:‘开始把鱼放进水池的时候,鱼游得不舒展;不久后就游动自如了;最终游走了。’郑子产说:‘找到好去处了!找到好去处了!’这个养鱼的人出来后,说:‘谁说郑子产智慧过人?我已经把鱼炖了吃掉,他还说找到好去处了,找到好去处了。’君子可以用合理的事情来欺骗他,却很难用不符合常理的事情来蒙骗他。象伪装出一副敬爱兄长的模样来,舜帝便会很真诚地相信并且很欢喜,怎么会是假装的呢?”

君子可欺之以方(君子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