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更换液化气时,为了方便和便宜,往往在附近的杂货店购买。不久后,他们会发现一个谜团:以前一罐气可以用两个月,现在却一个月就用完了?
事实是,一些无良商家往液化气中掺杂了“二甲醚”,尤其是在最炎热的夏季,掺杂比例甚至高达70%。通过这种手段,一些人每天都能额外赚取上万元,你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吗?
很多人无法分辨液化气和二甲醚,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都是原始原料,属于“煤气”的范畴。它们的实际性能却截然不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差异:装在蓝灰色容器中的液化气,每吨价格为 4900 元,而装在浅绿色容器中的二甲醚,每吨只需 3700 元,前者比后者贵了近 1/3。
液化气比二甲醚贵很多的原因主要在于它的热值更高,通俗地说就是更耐用。
我们目前使用的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二者的混合比例约为 3:1。这种混合气体本身无毒无味,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是因为煤气没有完全燃烧;至于那浓烈刺鼻的气味,则主要来自后来添加的臭剂。最重要的是,液化气的热值高达每千克 11000 大卡,折合超过 46000 千焦。
相比之下,二甲醚的热值就逊色多了,每千克仅有 8600 大卡。二甲醚燃烧时虽然略有气味,但这种气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在与液化气混合燃烧时非常危险,很容易导致液化气泄漏甚至爆炸等事故。
正因如此,早在 2018 年 3 月 7 日,我国质检总局就发布了《关于气瓶充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在民用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或其他不明化学添加剂。
俗话说“见利眼开”,一些无良商家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无视国家法律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铤而走险从事这种可耻勾当。甚至还有人将此称为这个行业里的“潜规则”,声称许多人都会选择这样做。
试想一下,如果将半吨液化气与半吨二甲醚混合,冒充成一吨液化气出售,每卖出一吨就能在原有利润的基础上多赚 600 元。以一家普通气站一天销售 10 吨气的量计算,净赚 6000 元。至于那些在夏季往液化气中掺杂 70% 二甲醚的人,赚得更多,一吨就能赚 840 元,一天卖十几吨,轻松赚上万元。
由于利润如此可观,那些气站的黑心商家才会愿意冒触犯法律的风险。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气站如此猖狂,难道不怕相关部门追责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还“真不怕”。
这些黑心商家往液化气中掺二甲醚的量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夏季多掺,冬季少掺”。因为夏季气温较高,掺入的二甲醚很容易烧净,不易被察觉;反倒是冬季气温较低,那些黑心商家不敢太过分,因为温度较低,二甲醚很难烧净,很容易出现“摇晃罐子发现还剩一半,但打火怎么也点不着”的尴尬局面。
那些黑心商家会在气站内安装一些“特殊管道”,根本不怕普通检查。
2017 年 3 月,夏邑某气站因在液化气中掺杂二甲醚被处罚,不仅没收了 360 元非法所得,还处以了 9000 元罚款。不久后,相关部门又收到了民众举报,说这家气站的液化气中又添加了二甲醚,但奇怪的是,无论怎么检查,都查不出什么异样。后来新京报记者以卧底身份进行采访,才弄清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气站内共有 5 个储罐,除了 2 个装混合气、1 个装纯二甲醚之外,还有 2 个装纯液化气,而连接这 5 个储罐的只有 3 条管道,可以通过阀门开关任意切换。当有人来购买液化气时,气站出售的基本上都是混合气,但当相关部门前来检查时,气站就从装有纯液化气的罐子里放气,以蒙混过关。
这位气站站长还明确表示,混合气的客户大多数是周边农村居民,而那些单量较大的餐厅,气站出售的大部分都是液化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那些餐厅老板比较“精明”,能够根据火焰颜色看出一些端倪,具体来说,混合气的颜色偏黄,而纯气的火焰偏蓝。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常出现液化气泄漏、起火甚至爆炸事件,可能与其所使用的液化气罐有关。目前,部分液化气罐的气垫可能无法耐受二甲醚的腐蚀。如果长期存放二甲醚,或罐体长时间得不到检修,则容易发生煤气泄漏,带来安全隐患。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很难识别液化气中是否掺杂二甲醚。建议优先选择正规、大型的气站购气,避免贪图小利。若仍有顾虑,可自行更换煤气罐上的气垫,使用耐受二甲醚侵蚀的材质,从而进一步保障用气安全。